国土绿化重在提质兴业利民

发布时间:2025-07-09 06:49:00 浏览量:0

国土绿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绿色产业的有效方式,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2025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指出:“要更加注重‘提质’,优化林分结构,搞好森林经营,同步提升草原生态质量。更加注重‘兴业’,多用改革的办法用活林草资源,壮大林草产业。更加注重‘利民’,为群众增添身边的绿、眼前的美,拓展林草就业增收空间。”这为新时代新征程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指明了方向。

植绿护绿、关爱自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已有之。我国历来高度重视国土绿化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发出“绿化祖国”的号召,把造林绿化作为一项久久为功的事业看待。改革开放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国土绿化事业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下,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全国累计完成营造林面积11.6亿亩,成为全球增绿最快最多的国家。2024年,全国完成营造林444.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超25%,治理沙化石漠化土地278.3万公顷,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双缩减”。

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行动。增绿就是增优势,植树就是植未来。植树造林是生态文明建设重要一环,我国创新发展义务植树与生态教育、自然保护、志愿服务等合作新模式,拓展丰富古树名木保护作为义务植树尽责形式的路径,持续推进“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畅通群众参与渠道、丰富尽责形式。2024年建成“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2600余个,“云端植树”“码上尽责”成为新风尚。

协调推进城乡绿化美化。我国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之中,合理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着力推进身边增绿行动,加快森林城市和森林乡村建设,打造美丽城市和美丽乡村。城乡绿化美化水平持续提升,2024年开工建设“口袋公园”6200余个,建设城市绿道7300余公里。目前已建成国家森林城市212个,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5.65平方米。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我国加快发展林业适度规模经营,积极稳妥推进林权流转,大力培育家庭林场、专业大户、林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提升森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2024年,我国建设服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国有林场220个。从万顷林海的塞罕坝机械林场到素有“绿色宝库”美誉的大兴安岭,再到筑牢北疆绿色长城的内蒙古,亮眼成绩单彰显建设美丽中国的生动实践。

我国国土绿化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但生态欠账问题依然不容忽视。一方面,林草资源总量不足、质量效益还不够高。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截至2018年底,我国森林覆盖率比全球平均水平低7.74个百分点,人均森林面积不足世界人均的1/3。加之草原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和高寒高海拔地区,修复治理难度大,目前仍有约70%的草原存在不同程度退化。另一方面,林草产业规模化、现代化水平有待提高。我国林草资源分布不均,部分地区林草产业仍以传统种植、养殖为主,缺乏精深加工和品牌化运作,产品附加值较低,促进产业发展的财政补贴、金融支持等政策尚未形成体系,转型升级压力较大。在实践中,一些林区开发项目仍依赖传统经验,多以旅游观光为主,森林康养、森林研学等业态开发迟缓,林草资源与教育、旅游、文化等融合程度不够,同质化问题凸显。

推动国土绿化高质量发展,为美丽中国建设注入强劲绿色动能,要从以下方面着力。

更加注重“提质”,不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优化森林结构和功能,科学修复退化林分,采取林分改造、沃土保育等措施,建立稳定健康、优质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根据立地条件、林分的适应性、生长发育阶段和功能目标,做好森林经营规划设计,通过林地经营权流转、联产、联营、委托经营、市场化收储等形式,形成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开展森林可持续经营,提高整体效益。坚持自然恢复为主,全面推行草原休养生息,分类实施退化草原治理,强化草原保护修复,提升草原生态功能和生产功能。

更加注重“兴业”,拓宽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路径。因地制宜培育壮大林草产业,着力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原料基地和林产品加工业布局,促进上下游衔接配套,发展木本粮油、林下经济等特色产业,培育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等新业态,推动林草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推进精准林草监控与管理、智能装备等与林草产业融合发展,探索林草虚拟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打造“生态+”“互联网+”等产业发展新模式。

更加注重“利民”,筑牢最普惠的民生工程。持续推进城乡绿化,拓展绿色生态空间,推动园林城市、森林城市、“无废城市”建设,开展绿色社区创建行动,根据乡村的自然条件和产业特色,坚持宜树则树、宜果则果、宜草则草、宜花则花,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探索发展林下养殖、花卉苗木、生态旅游等惠民产业,提高林草产业综合效益,拓展就业增收空间。推进全民义务植树,充分利用植树节、全国生态日、世界森林日等重要节点,通过认建认养、抚育管护、绿化宣传等形式,汇聚起更广大的爱绿植绿护绿力量。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赖海榕 作者系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福建农林大学党委书记)

相关阅读
  • 8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前7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速回落至1.6%,但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约4%至5%,且投资实物工作量保持稳定。这组数据折射出中国经济转型的深层逻辑,显示出投资结构的系统性优化,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穿透数据表象,投资领域结构优化特征显著。其一,
  • 浙江省安吉县余村,镌刻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石碑矗立在流水之畔、青翠之间。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这个小山村调研时说:“我们过去讲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实际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20年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再访余村。看到村里的变化,总书记强调,“绿水青
  • 近日,由陕西省委网信办指导,延安市委网信办主办的“我是延安代言人”网络主题活动采风团深入延安新区、安塞区、志丹县和子长市,开展为期四天三夜的深度采访。这支由网络媒体代表和网络达人组成的采风队伍,通过实地走访、亲身体验,全方位记录了延安在城市更新、产业转型、文化传承、生态建设等方面的高质量发展成果。采
  • 8月14日,2025博鳌不动产投资大会在海南召开。华润有巢战略投资部总经理李伯乔以"围绕REITs的生意模式和组织能力"为主题发表演讲。李伯乔介绍了围绕公募REITs,有巢构建的六大能力体系,分别为品牌溢价能力、全产品的建设组织能力(产品能力)、合规管理能力、安全管理能力、运营管理能力和REITs运
  • 地方经济半年报陆续出炉。据上海证券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7月27日,我国有31个省份发布经济期中考“成绩单”。各地加快经济动能转换、深挖内需潜力,基本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近期各地还召开了半年经济运行分析调度会,分析形势并部署了下半年稳经济政策,包括优化营商环境、扩大开放、促进消费在内的增量措
  • 昆明信息港讯(昆明日报 记者杨阳 实习生张晴葭)7月25日,斗南花卉展览馆对外开放,展览馆将作为云南花卉产业的高品质展示窗口和游客沉浸式体验地,成为花卉产业文化的新地标。展览馆位于呈贡区金桂街与兴呈路交叉口,总面积1365.38平方米,总投资约2780万元。馆内以“追溯历史、立足产业、展望未来”为脉
  •   本报讯(记者杨文俊)7月25日,省政府与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举行工作会谈,就深化务实合作、推进能源转型进行深入交流。省长卢东亮、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出席。副省长汤志平参加。  省企双方分别介绍了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光伏行业发展及企业运营等情况,表示,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
  • 记者从7月23日召开的全区防汛抗旱工作调度会上获悉,7月23日至26日,我区大部地区有明显降雨,根据气象部门预报,南部地区有暴雨、大暴雨,部分地区与前期降雨落区重叠,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地质灾害、农田渍涝、城市内涝风险高。自治区防汛抗旱指挥部要求,当前,正处于“七下八上”防汛最紧要关口期,各地各部门
  • 人民网北京7月23日电 (记者孙博洋)记者从市场监管总局了解到,近期,由我国牵头制定的IEC国际标准《分布式光伏发电接入低压直流系统及用例》(IEC TR 63534: 2025)正式发布。该标准是光伏直流领域的首个国际标准,为分布式光伏开发与新型配电系统建设奠定了基础,为全球分布式光伏产业的发展提
  • YMG全媒体记者 刘洁 通讯员 姜乾 宫本杰 文宏扬 摄影报道产业链是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品牌是产业竞争力的核心标志。烟台黄渤海新区以“链式思维”为引领,纵深推进产业链优化升级,持续增强产业生态韧性,打造行业品牌,全面激活产业发展动能,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支撑。数据显示,黄渤海新区已成功培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团队网 赣ICP备2024047966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