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届八路军文化旅游节在武乡盛大启幕

发布时间:2025-05-24 18:56:00 浏览量:0

黄河新闻网长治讯:5月24日,以“弘扬太行精神 激发奋进力量 把红色旅游打造成支柱产业和民生幸福产业”为主题的第十三届八路军文化旅游节在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启动。作为全省重大节庆活动之一的八路军文化旅游节,历经十二载深耕,已成为兼具全国影响力和区域标志性的重大节庆活动,对弘扬太行精神、传承八路军文化、深化文旅融合、服务高质量发展起到重要推进作用。

本届旅游节涵盖第十三届八路军文化旅游节启动仪式及文艺演出、2025年全省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交流暨红色旅游经典线路发布会、民歌管弦乐音乐会“太行回声”、“我叫武乡•一身红装”重走太行英雄路沉浸式研学体验活动等十余项活动,全景式展现红色文化魅力。

近年来,武乡县以“弘扬太行精神、共建创新武乡”为主线,以“三个示范县”建设目标为引领,抢抓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试点建设和八路军文化旅游区国家5A级景区创建有利契机,全力打造“太行红色会客厅”,形成红色引领、多元共生的文旅产业生态。

活动由中共长治市委、长治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共长治市委宣传部,长治市文化和旅游局,中共武乡县委、武乡县人民政府、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承办。旨在深挖抗战精神时代价值,为老区红色旅游融合发展注入新动能。(陈昊)

编辑:贾霄星

相关阅读
  • 来源:央视军事 当山河破碎 学子“弃笔从戎,头也不回” 川军“失地不复,誓不回川” 八路军毅然摘下红军帽 深山农民铡刀挥向敌寇 …… 全体中华儿女 同仇敌忾、众志成城 挺起不屈的脊梁! 福建舰如今航行的水域 曾停靠着侵华日军“出云”号 目前 中国首艘弹射型航母 福建舰正待入列 而88年前的同一片水域
  • 近日,由陕西省委网信办指导,延安市委网信办主办的“我是延安代言人”网络主题活动采风团深入延安新区、安塞区、志丹县和子长市,开展为期四天三夜的深度采访。这支由网络媒体代表和网络达人组成的采风队伍,通过实地走访、亲身体验,全方位记录了延安在城市更新、产业转型、文化传承、生态建设等方面的高质量发展成果。采
  • 暑期外出活动增多学生交通安全不容忽视7月22日长治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三大队民警走进辖区潞才社区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给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有趣的交通安全课课堂上,民警针对学生们年龄特点,以日常出行场景为切入点,通过发放宣传资料、播放电子课件、现场模拟体验等方式,向大家详细讲解“红灯停、绿灯行”、过马路走斑马
  • 7月22日凌晨,国家级非遗项目潮州工夫茶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陈香白先生于潮州家中逝世,享年89岁。陈香白一生爱茶、研茶、传茶。他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潜心研究潮州工夫茶文化,整理归纳了潮州工夫茶“二十一式”。他著有《中国茶文化》《潮州工夫茶》等专著,以学术严谨性为这门传统技艺奠定现代理论基础,并提出“七
  • 聚焦“两高四着力” 同频共振谱新篇《太行·红日》实景演出为与会人员奉上视觉文化盛宴(安阳融媒记者 戴彤 摄)出发!向殷墟甲骨文世界级文化地标迈进——2025安阳市文化旅游发展大会暨入境旅游推进会综述安阳融媒记者 申昕时值盛夏,太行叠翠。红旗渠畔,宾客云集。7月17日至18日,我市召开2025安阳市文
  • 巴西汉学家沈友友2024年在家中准备工作资料。 新华社发新华社澳门7月22日电 题:巴西汉学家沈友友:在精神的世界探寻“中国房间”新华社记者齐菲、刘刚、郭雨祺当地时间21日,在遥远的巴西,一本译自中国作家鲁迅作品《呐喊》的新书在大小书店上架。译者是巴西汉学家乔治·西内迪诺,他更喜欢人们称呼他的中文名
  •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姜赟 通讯员 袁子霄从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的悠悠药香,到杭州亚运博物馆的时代脉动,再到龙坞茶学院的茶香琴韵,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四海归巢·同心筑梦”暑期社会实践队的队员们,正与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华侨携手踏上一场跨越千年文化与当代发展的“归心之旅”。合影千年医韵里的文化对话
  • 泰安,因泰山得名,寄寓“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景。泰山主峰巍峨于泰安之北。登高畅怀,吐纳风云;千年苍松翠柏,见证中华文脉不息品格;山麓大汶口遗址,映现6000年前远古曙光……泰山滋养了瑰丽多姿的文化,淬炼出这座城市勇攀高峰的魄力。这是绿意盎然的泰安市容市貌(2025年6月摄)。(陈阳摄)风骨:文脉绵长气
  • 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既是安全红线,也是法律底线。但总有驾驶人心存侥幸、酒后驾车,路遇民警检查,竟还想驾车逃跑?蜀黍告诉你三个字:不可能!案件回顾7月5日晚,长治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三大队民警在辖区捉马大街开展摩托车“飙车炸街”暨酒驾醉驾整治行动时,发现一辆灰色二轮摩托车在检查点前突然停车,紧接着猛打
  • 近年来,乡村IP频频“出圈”,“村超”“村BA”“村晚”轮番走红,不仅把热闹带进了田间地头,更将乡村的烟火气与活力展现在更多人面前。如今,一股“乡村博物馆热”逐渐火了起来,研学体验、直播带货,乡村里的“文化容器”如何让村民既“富脑袋”又“富口袋”?这个现象背后隐藏着哪些文化韵味和产业机遇?位于浙江杭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团队网 赣ICP备2024047966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