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挥AI积极价值 与遏制滥用风险中找平衡


随着大语言模型快速普及,今年高校生毕业论文中的“AI含量”或将显著增加,南方都市报、南都大数据研究院调查发现,甚至AI写论文已成了一门“生意”,在社交平台上相当火热。对此,多所高校拿出了相关“禁令”加以阻击。
与此同时,必须看到的是,拥抱AI已成为高校教育改革共识。当AI走入高校课堂,学生使用AI编程、辅助课程论文,提高学习效率,也出现依赖AI、思维惰化等不利情况。针对这类现象,不少高校开展“AI+教育”治理探索,通过开展AI分级分类治理、开设AI通识教育课程等方式,在发挥AI积极价值与遏制AI工具滥用风险中寻找平衡。
观点
大三学生认为AI对学习帮助很大
就读于某所知名高校新闻专业的大三学生小季发现,2024年以来,课堂上的“AI”含量变高了。
一些老师开始鼓励学生使用AI来辅助完成作业,比如某一门课程要探讨数字时代AI对专业新闻教育的影响,授课老师表示,他们可以去问DeepSeek如何将选题概念化、操作化,让AI工具帮助他们完成前期的资料搜集工作。
另有一门媒介研究相关课程的老师也明确表示,学生可以使用AI去辅助完成课程论文。还有课程明确布置了“使用AI”的作业,让学生们通过不同的AI整合搜集信息、完成一篇论述文章,并在课堂上展示分享作业及完成过程。
AI正在改变高校科研与教育,不少教师对此持支持态度。有受访研究生向记者表示,他周围的同学普遍使用AI,老师们也很支持,会在科研组会上交流AI使用心得。小季告诉南都记者,不少老师鼓励学生积极拥抱新技术,熟练掌握AI使用方法,否则将来可能会被社会淘汰。
对小季来说,AI在学习中的帮助很大,最突出的一点是,他不用再学习写代码了。近年来学院开设了一些计算机、大数据有关的交叉课程。但作为文科专业学生,小季要跟上很困难。以前,小季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从头学习编程,有了AI后,他只用将具体需求告诉AI,“真的是省了我们很多很多的力气,也特别成功地帮我应付了这门很难学会的课程”。
小季表示,日常生活中,他还用AI搜集信息帮助自己做一些留学规划,在学习疲惫时和AI聊天,让AI写一首诗鼓励自己。
但小季观察到,也有一些老师持保守态度,学院老师们明显分化出了“支持AI”和“不支持AI”两派。小季认为,这与教师对待新技术的接受度和教授学科的性质有关。例如在新闻编辑课中,老师明确表示希望编辑内容是学生的原创,如果使用了AI,一定要注释是AI生成。对此,小季表示理解和赞同。他认为,有一部分课程需要培养专业能力,需要动手实践、与人交流。
问题
学生直接用AI生成文献综述交差
使用AI学习带来的不利影响也在呈现。如小季发觉,在学习中过度依赖AI会“变懒”。据他观察,身边的同学存在直接用AI生成文献综述交差的情况,也有同学将课程PPT喂给AI帮忙提炼要点,以应付老师课堂提问。
这种现象同样存在于他自身。当他对某些作业不感兴趣时,就会想到让AI去写,而这在无形之中会降低他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小季举例,比如在国际新闻课程中,通常老师会布置新闻导语写作的任务,对于这种有固定格式的文本,将资料扔给AI让它写一篇导语,“分分钟就能出来”。但这之后呢?小季反思:“那我可能就不太会再去想这个导语应该采用什么结构,每部分有什么功能,怎么联系在一起?这些专业知识可能就慢慢忘掉了。”
哈佛大学教育学院教授Christopher Dede在一场AI+教育思想沙龙活动中谈到,生成式AI在教育中的应用存在的一个风险,即为导致学生不再经历完整的学习过程,包括思考创意、表达想法等环节。
曾任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的李晓明同样认为,学懂和学会意味着形成一种能力,实现认知的内化,而这需通过体验和过程来完成。过度使用AI工具无疑缩短或者简化了这一体验过程。
此前有发表在知名期刊的研究结果显示,人工智能的使用会大幅减少实时物理交互,影响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教育环境。在大学校园中,教师和学生之间本应存在大量的互动,例如学生可以向老师提问,与同学讨论获得反馈。但当“去问AI”形成习惯替代了前者,更倾向于迎合用户、不擅长反驳的AI,将很难与学生产生真正的思维碰撞,而这本应当是大学教育中的重要一环。
探索
有高校将AI教育纳入通识教育
AI赋能教育是大势所趋,但“用多少,怎么用”的问题尚未形成共识。
部分高校发布相关规定限制AI在毕业论文写作中的使用,还有高校将治理延伸至AI在高校教育教学更广泛的应用场景中。2025年3月5日,上海交通大学发布《上海交通大学关于在教育教学中使用AI的规范》,根据应用风险差异,将高等教育教学领域的人工智能应用划分为禁止使用、有限使用、鼓励使用、开放使用四种类型。其中,对风险较低,或师生经讨论达成较高共识,确保使用符合教育教学目标、伦理规范和技术可靠性要求的,鼓励使用。对存在高风险,或者师生经充分讨论一致反对的场景或环节,禁止使用。对于造成一定隐私影响、学习成效影响、安全合规性等存在一定风险的,应有限使用。
这一规范核心在于构建分级分类治理框架,强调师生共同参与决策。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长聘副教授贾开表示,在高等教育领域,AI应用风险同样可以进行分级分类治理。风险的分类和分析实际上与使用场景密切相关,需要教师、学生等相关人员参与讨论,这样即使不同学校之间的看法不同,也能在逻辑上形成自洽。
此外,还有部分高校开设相关课程,将人工智能教育纳入通识教育的范畴,帮助学生学习如何正确使用AI。
例如深圳大学从2025春季学期开始,推出基于DeepSeek的人工智能通识课程,课程内容既包括如何使用AI完成论文检索、数据搜集与分析、用AI文生图与视频等,还包括介绍生成式AI的伦理安全问题,帮助学生掌握使用AI的相关伦理规范。
AI使用的边界究竟在哪?对于高校教师和学生而言,未来仍需在使用过程中去不断探索。但多位受访高校学生均向南都记者表示,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仍要保持思考。例如要把AI使用好,需要清晰的表述能力和精准的提问能力,这均需要主动思考。AI能够提供思路和方向,却无法直接给出完美答案,所以仍需要通过自己的思考去寻找答案。同时,AI生成的回答并非百分百正确,如何去辨别同样是一个需要思考的过程。
采写:南都记者 陈袁
制图:李芷琪(即梦AI)
- 本文分类:实时讯息
- 本文标签:学生 课程 高校 老师 风险 作业 人工智能 过程
- 浏览次数:0 次浏览
- 发布日期:2025-04-26 07:05:00
- 本文链接:https://www.teamtop.cc/news/njb5gnd8mo.html
- 上一篇 > 上海松江区法院发布轻伤害案件调处审判白皮书两年来成功调解300余起案件
- 下一篇 > 涨、涨、涨!高峰已到!特别提醒→
-
6月16日至19日,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主办,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雄安新区党群工作部承办的第135批博士后科技服务团走进雄安新区活动举办。本次活动举办学术讲座19场,进行技术指导24次,对接项目8项。活动期间,来自人工智能、医疗、教育、农业等领
-
长治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长治市气象局于2025年06月28日20时联合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2025年06月28日20时至2025年06月29日20时,以下地区发生地质灾害的风险较高,广大市民注意防范!发生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级别为Ⅲ级(黄色)的地区有:上党区(北呈乡)潞城区(辛安泉镇)平顺县
-
列车关门之际一名旅客突然转身跑回车厢试图阻挡列车关门危急时刻站台上的工作人员飞奔过去一把拉回旅客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 ↓6月20日10时08分,D6527次列车停靠抚州站时,一名旅客从2号车厢下车,沿着站台向后方行走。在列车即将关门时,这名旅客突然转身跑回2号车厢,并试图用随身物品阻挡列车关门。
-
为促进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创新发展和规范应用,网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按照《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要求,有序开展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工作,现将我省已备案信息予以公告。提供具有舆论属性或者社会动员能力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的,可通过属地省级网信部门履行备案程序。已上线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或功能,应
-
随着2025年各地高考成绩陆续揭榜,如何填报志愿成为当下高考家庭的头等大事。6月22日,“快手百城志愿报考”线下公益讲座第三站落地辽宁沈阳,当天讲座共吸引超过620名考生和家长慕名而来,同步快手直播收获814万人次观看。据悉,该活动将在6月15日-7月15日期间陆续在全国10省份落地,为高考家庭带来
-
新能源电动洗扫保洁车司机张百清正在作业。本报记者 王迪 摄本报讯 记者赫巍利 王迪报道 近日,沈城迎来连续高温天气,城市仿佛被置于巨大的“蒸笼”之中,酷热难耐。然而,有这样一群身着橙色工装的身影,始终坚守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他们就是城市环境的“守护者”——环卫工人。沈阳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迅速行动
-
为切实提升耕地质量,助力农业可持续发展,近日,敦化市农机总站积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乡村田间,针对苗期深松作业深度及作业效果展开全面监督检查,全力确保该项关键农业技术精准落地、高效实施。苗期深松能够打破长期犁耕形成的坚硬犁底层,改善土壤耕层结构,利于保墒、散墒,调节土壤温度,在降雨时能够有效蓄水,干
-
本报讯(记者 孙佳敏)6月22日12时27分,太原市气象台发布高温黄色预警,预计 ,小店区、迎泽区、杏花岭区、尖草坪区、万柏林区、晋源区、清徐县、阳曲县的最高气温将攀升至35℃以上。高温天气易引发中暑、脱水等健康风险,市气象台提醒市民减少午后户外活动,外出携带遮阳伞、太阳镜等防护装备,穿浅色、宽松透
-
近日,由团市委、市第五中学、市第五中学豪德实训基地联合组织的牙克石市青年夜校火热开课。秉持“青年下班,夜校开门”的理念,本次青年夜校公益免费课程丰富多样,涵盖艺术、体育、文化等多个领域,吸引我市众多青年朋友踊跃参与,大家晚七点到八点半相聚夜校,在轻松、愉悦的互动中互相认识,通过夜间多元课程“充电蓄能
-
朔方雄关,古道绵延。在陕北高原,永泰能源(600157.SH)旗下陕西亿华海则滩煤矿正在建设现代化的绿色矿山。永泰能源海则滩煤矿建设现场位于陕西省榆横矿区南区的海则滩煤矿,井田面积约200平方公里,资源储量11.45亿吨,主要煤种为优质化工用煤及动力煤,平均发热量超过6500大卡,是陕西省“十四五”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