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奋斗者 | 坚守34年,破译毒品密码

发布时间:2025-05-12 16:40:00 浏览量:0

【来源:中国禁毒报】

“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我深感自豪。作为一名来自河南省南阳市的‘山里娃’,在前辈老师的悉心指导和耐心带教下,以及在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这一国家级司法鉴定机构平台的支持下,我才有机会成长为一名行业专家。这份荣誉不仅属于我个人,更属于我们这个集体。”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司鉴院)法医毒物化学研究室主任向平在谈及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时如是说。

作为法医毒物学领域的专家,向平是我国唯一获得国际法医毒物协会(TIAFT)国际学者奖的研究人员,自2019年起担任TIAFT中国地区代表,并在2021年荣获“上海工匠”称号。

向平在法医毒物领域深耕34年,如何攻坚克难成为行业的领军人物?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与毒共舞”的法医。

向未知挑战 攻克国际难题

在20世纪90年代,国内法医毒物分析技术极为匮乏,能够准确分析判断的毒药物种类有限。向平在前辈们带领下,率先在国内开展对海洛因、哌替啶、大麻、苯丙胺类等毒品的体内分析研究。经过近30年的积累,司鉴院建成了当时我国唯一的中国人群中毒法医毒物学数据库,为国内司法鉴定实务提供了宝贵的中毒数据支撑。

为了获取第一手生物样品,向平曾随导师和同事深入戒毒机构进行调研和取样,详细掌握了哌替啶滥用者体内原体及代谢产物的存在状况、哌替啶在毛干中的分布与滥用史的关系,成功填补了毛发中哌替啶研究的国际空白。

在设备简陋的年代,为了获得乙醇的体内代谢及消除数据,向平和同事们曾“以身试酒”进行代谢研究,以30分钟为间隔连续十几次抽血取样,直至胳膊上布满青紫……通过反复实验验证,他们构建了系统的毒药物对照实物样本库,建立了系统的已知毒药物辨识技术体系,将可测药物种类从200种逐步发展至上万种,为法医毒物鉴定的开展奠定了重要物质基础。

在“十三五”期间,向平和团队聚焦国际毒物分析领域的前沿挑战,集中力量攻破“未知毒物鉴识”这一国际难题,研发了“未知毒物系统筛选分析技术”。这项技术现已应用于新一代毒品破译,为有效防范合成大麻素类新型毒品于萌芽状态以及国家对其整类列管提供了技术保障。“2010年以后,新精神活性物质不断增多。我们不断优化未知毒物系统筛选分析技术,系统研究毒物成分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明确其在血液、尿液和毛发等不同生物检材中的表现形式和存在时长等。弄清楚这些科学问题,才能应用于涉嫌吸毒人员的鉴定。”向平说。

探求检测极限 以鉴毒促禁毒

毒品犯罪日趋隐蔽,为逃避侦查,犯罪分子千方百计寻求毒性高、剂量小、检出难的毒物,给司法鉴定带来巨大挑战。在无数次的实验中,向平团队不断优化毒物检测技术,探求灵敏度的极限,她攻克的“样本超痕量”技术将毒药物检测浓度从千分之一降至万分之一,直至一百万亿分之一。这一技术突破不仅提升了个体吸毒识别能力,还实现了对城市生活污水中痕量毒品的监测,利用污水流行病学绘制“毒情地图”,协助管理部门精准掌握区域现状,提升禁毒工作的科学化和精准化水平。

“生活污水样本基质非常复杂,其中的毒品含量极低,这对实验室检测挑战很大。此前,我们主要是采用固相萃取法前处理,然后上仪器分析。在污水样品量大的情况下,这种检测手段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但是,污水检测技术的核心就是要快、精、准,这样才能快速锁定毒源。因此,我们结合分析仪器,研发样品前处理技术,在国际上率先实现小体积直接进样分析。这样,生活污水样本的前处理过程得以大大简化,分析时间也极大缩短,分析灵敏度达纳克/升(ng/L)级。”向平说。

30多年来,从传统毒品到新型毒品、再从毒品到毒物,向平团队一直致力于毛发中毒药物检测技术的研究。他们在国际上率先打破毛发中毒药物检测技术壁垒,攻破看似“不可能”的鉴毒难题。2017年,我国从法律角度认可了人体毛发在禁毒公共法律服务精准鉴识中的科学价值,赋予相关技术法律地位。但是,办案时间紧与必要的鉴毒用时形成矛盾,以及举证难等成为现实难题。为解决这些难题,她带领团队完成了从一束头发到单根头发,从3厘米对应半年、1厘米对应一个月到0.4毫米对应一天的跨越。毛发分段分析“黑科技”如今已经被广泛应用。为了缩短鉴毒时间,团队成员经历了千万次改进和尝试,最终攻克的毛发中毒品分析时长仅为3小时,远超国际平均水平。

传承科研薪火 推动行业发展

如今,已成为中坚力量的向平也像前辈一样,在科研传承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书写着司法鉴定人的“薪火传承”。她将多年积累毫无保留地转化为操作指南,主持或参与制定了本行业70%以上的技术标准和规范,率先提出《法医毒物有机质谱定性分析通则》《法医毒物分析方法验证通则》两个通则标准,推动行业走在了国家标准化工作前排。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0余项,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主持申请专利及软件18项。她和前辈共同出版的《毛发分析基础及应用》等专业著作,被业内奉为法医毒物化学鉴定的“字典”“宝书”。

向平带领的研究团队连续3年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培养的30余名研究生、带教徒弟遍布刑侦一线、禁毒战线、反兴奋剂行业和高校等,成为毒物化学领域的有生力量。“禁毒是一场必须打赢的人民战争,我们要坚持守正创新、深挖细掘,以更快更准的鉴定技术破解重大疑难复杂案件,为禁毒提供技术支撑;要精益求精,以更强更优的科研攻克难点补齐短板,对标国际先进、引领行业发展,为推动司法鉴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向平说。

内容来源:中国禁毒报

图文编辑:张 宇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相关阅读
  • 美国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近日在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采访时表示,他认为美国对中国的技术封锁起到了完全相反的效果,不仅未能限制中国科技发展,反而让中国在芯片制造等领域实现了全速发展。盖茨说,想要限制中国的发展是很难的,将技术完全占为已有的想法并不现实。盖茨还表示,美国的关税政策制造了大量的不确定性
  • 【来源:中国禁毒报】“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我深感自豪。作为一名来自河南省南阳市的‘山里娃’,在前辈老师的悉心指导和耐心带教下,以及在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这一国家级司法鉴定机构平台的支持下,我才有机会成长为一名行业专家。这份荣誉不仅属于我个人,更属于我们这个集体。”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司鉴院
  • 今年一季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设民营企业9.4万户,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设4.6万户,人工智能软件研发类新设25.4万户。从国产AI大模型赋能产业链到人形机器人参赛马拉松,民营企业瞄准技术突破、产业创新、数智赋能、绿色低碳转型升级,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充分展现韧劲。高新智绿势在必行民营企业座谈会强调,
  • 近日,科大讯飞旗下智能语音领域代表产品讯飞听见APP凭借卓越的技术实力与用户口碑,荣获小米颁发的“金米奖”。该奖项作为小米应用商店对优质应用的重磅表彰,旨在挖掘创新性强、体验卓越的标杆产品。此次获奖标志着讯飞听见APP在智能语音赛道的技术领先性与市场影响力再获行业权威认证。多生态应用市场成绩斐然 领
  • 人民财讯5月7日电,有传闻称“世卫组织计划首次将减肥药纳入基本药物目录以治疗成人肥胖症”。对此,世界卫生组织(WHO)独家回应《人民财讯》称,自2022年以来,世卫组织一直在针对不同年龄组(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制定一套关于肥胖预防、护理和治疗的新指南。目前,关于使用GLP-1 RA和GLP-1 R
  • 近期,在政策、业绩等多因素推动下,人工智能端侧应用再次引起市场关注。Wind数据显示,万得人工智能概念指数自4月8日以来上涨13.44%。分析人士认为,DeepSeek的爆火正在推动大模型行业向开源+降本的趋势发展,将有望加速AI应用的商用化。随着终端芯片算力提升与轻量化模型优化,人工智能端侧正从技
  • 【导读】4月26日,全球南方系列十讲的第二讲“数字技术在全球南方的开源与共享”,在华东师范大学普陀校区举办。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余南平做主讲,并在圆桌环节与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人工智能金融学院院长邵怡蕾、字节跳动智能算法产品原高级总监余祖坤、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吴冠军展开多维
  • ■编者按 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在积极投身现代化强省建设过程中,有这样一批新时代的山东青年,他们勇担时代重任,既能以“十年磨一剑”的定力深耕专业领域,又能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突破技术难关,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贡献力量。本报记者走近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山东群体,
  • 作为一所非传统工科强校,华东师范大学去年成为全国首个实行科技成果全部所有权赋权的高校,2024年成果转化交易金额同比激增近68倍,达4.76亿元。作为一所传统工科强校,上海交通大学依然表现抢眼,自2020年以来的有效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达到近20%。其试点的多项科技成果转化举措,已向13个省市推广。科技
  • 记者今天(4月29日)从深空探测实验室获悉,“天都一号”通导技术试验星成功完成白天强光干扰条件下的地月空间激光测距技术试验,这是全球首次在白天进行的地月空间卫星激光测距,标志着我国在深空轨道精密测量领域取得技术新突破。△白天试验时有效回波信号△夜间试验时有效回波信号地月空间卫星进行激光测距相当于万米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团队网 赣ICP备2024047966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