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洽会特刊·青报观察】青海,用绿色能源照亮未来
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洪玉杰
青海,雄踞于地球“第三极”,72万平方公里的沃野承载着“中华水塔”的生态使命,也在荒漠化土地上掀起了一场磅礴的能源革命和绿色跃迁。

当猎猎风场掠过旋转的白色风机,柴达木盆地的浩瀚戈壁铺展成无垠的“三叶草”的海洋,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塔拉滩上鳞次栉比的光伏板泛起点点银光,与三江源头的滔滔江河共同编织出一张清洁能源的“天网”。
坐拥“水丰、光富、风好、地广”的禀赋,青海清洁能源装机占比已达94.6%,绿电发电量占比84.5%,两项指标均高居全国首位。这片土地不仅是国家生态安全的屏障,更成为“双碳”战略的超级蓄电池,率先在全国实现新能源装机与发电量“双主体”的格局。
荒漠披绿,绿色版图越来越大
顺着“高原蓝宝石”青海湖往南,车窗外的颜色先是灰黄的山梁,其间裹着稀疏的草甸,再往前,眼前突然涌出一片“蓝海”。
塔拉滩,曾经是当地人口中的“不毛之地”,年均降水量不足200毫米,牧民赶着羊群放羊时,总得眯着眼防沙。

如今,成千上万块光伏板整齐排列,在阳光下泛着粼粼波光,将原本寸草不生的塔拉滩染成了一片“蓝海”。在这片6000多平方公里的荒漠上,光伏板如巨型地毯铺展,因为光伏板的遮挡减少了水分蒸发,雨水渗进土壤,曾经退化的土地重新“活”了过来,光伏板下的植被从此有了勃勃生机。
从“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从荒漠变“绿”的过程中,家住共和县铁盖乡七台村的村民才让把自家13.33公顷草场流转给光伏企业,同时自家养的300只“光伏羊”一年收入比过去翻了两番。
板下种植优质牧草,板间发展生态养殖,板上实现光伏发电,塔拉滩的风速降低了50%,土壤湿度增加30%,植被覆盖率达到了80%。
曾经,塔拉滩上的风沙里藏着“发展的焦虑”;如今,风里飘着草香,云下绵羊成群,光伏板与雪山交相辉映,龙羊峡的水电站与风电场并肩而立,如在高空鸟瞰,这不是科幻电影里的未来图景,而是荒漠披绿的当下日常。
事实证明,生态保护与能源发展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的统一;清洁能源的“绿色”,可以同时写在大地上、刻在账单里、暖在人心上。
清洁能源的“绿”从来不止于环境的改变。在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镇班彦村,村民们把屋顶租给光伏企业,每年收3000元租金;多余的电卖上网,一年又能赚1万多元。
“以前烧煤取暖,屋里乌烟瘴气;现在用光伏发的电,冬天装电采暖,干净又省钱。”已经71岁的吴占明老人的话,道出了许许多多享受清洁能源发展福利的群众的心声。

当“中华水塔”持续滋养着华夏大地,当清洁能源点亮万家灯火,让每一个青海人从心里明白,最好的“披绿”,是让生态与发展的底色同频共振;最动人的“绿色”,是让每一度电都流淌着对自然的敬畏,从而通往更美好生活的幸福密码。
清洁能源+,高质量发展越来越好
2月26日,全国规模最大的“沙戈荒”新能源外送基地电源项目——柴达木格尔木东沙漠基地电源项目开工。
该项目创造了目前国内规划建设容量最大、总投资最大、新能源占比最高、包含海拔最高的超超临界火电项目的“沙戈荒”新能源外送基地电源项目,全国首个跨省跨经营区新能源外送基地项目的纪录。
6月13日,青海绿电首次跨区跨网送至广东。青海30万千瓦时绿电将跨越国家电网与南方电网经营区域、跨越多条电力通道,送往2500千米外的广东地区。标志着青海电网打通青电送粤通道,有效促进青海绿电在全国范围内优化配置和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为全国电力保供贡献了青海力量。
最贫瘠恶劣的地方,往往开出最惊艳的鲜花。用“清洁能源+”作文章,带来的是越来越多的美好愿景。

探索“光伏+生态+乡村振兴”创新模式,在海南州建成的光伏园区内,植被覆盖度三年间达到80%,实现了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双减少”,森林覆盖率、草原植被覆盖度“双提高”的目标。
探索“牧光互促”发展路子,海南州当地存栏“光伏羊”已达1万多只,每年牧草产量11万吨,实现收入1100万元。随着609平方公里光伏园区的全面建成,预计种草面积将达450平方公里,年产草量11.8万吨,可养殖近8万羊单位,年均增收600万元。
探索“清洁能源+碳汇交易”发展路子,青海三江源草原碳汇项目完成首笔交易,收益的30%被纳入“民生改善专项基金”,用于牧区学校供暖改造、村卫生室设备升级等,覆盖教育、医疗、养老等12类公共服务。
探索“光伏+乡村振兴”发展路子,通过实施光伏项目扶持政策,提供大量公益性岗位。
清洁能源+,不仅是“双碳”目标的战略选择,更是民生改善的“加速器”,走出了一条发展中保护、保护中发展的良性循环之路,实现了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共赢。
算电协同,发展前景越来越广
当数字经济浪潮涌向高原,青海以绿电为钥,开启绿色算力新纪元。

三江源数据中心内,机柜指示灯在低温环境中静谧闪烁,室外光伏板与储能箱列阵如兵。年均3.9℃的“天然冷源”使制冷能耗直降40%,100%绿电供应让每千瓦时电力都烙上零碳印记。
借力“绿电+冷凉气候”的双重优势,全省算力规模一年内激增30余倍,百度标注中心、京东智算云等项目相继落地。而覆盖全省的能源区块链平台,更让每一兆瓦绿电的来源可溯、流转可循,为全国贡献出“源网荷储”一体化的青海智慧。
“绿电100%直接服务算力,年均提供约1000万千瓦时零碳电力。创新点在于可以运用微电网实时平衡绿电和算力中心用电负荷。”青海首个三江源绿电智算融合示范微电网项目,中国联通青海省分公司总经理童庆军介绍。
同样,海南藏族自治州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绿色算力产业发展的理想之地。据测算,数据中心PUE(能源使用效率)可低至1.1以下(对比东部地区平均PUE≥1.3),能效比领先全国。

走进青海湖纯绿零碳算电协同产业园,总投资84亿元的6个绿色算力和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正在“排兵布阵”,其中,星途科技专用绿色算力中心项目投资10亿元,建成后将形成4320P算力规模;鹏银大数据产业园一期加速推进16000P算力集群建设,计划9月投入运营;深海之光先进计算中心以8192P算力规模布局智能计算领域……
不仅如此,全省已经发布5项绿色算力地方标准,出台《青海省绿色算力基地建设方案》《青海省促进绿色算力产业发展若干措施》等政策。同时,青海与百度、阿里巴巴等互联网企业达成合作,百度标注中心、金山智算中心、京东智算私有云、新华三图灵小镇等项目相继落地,形成了智算、超算、大模型等新业态。
一头是青海数字算力、AI智能的全速运算;一头是距西宁百公里以外风机、光伏面板与水轮机的全速运转,二者遥相呼应,携手同行,“第三级”上的能源革命和绿色跃迁正在蓄势待发。
【记者手记】绿能出青海 智算入高原
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洪玉杰
随着青海至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的投运,这条全长1587公里的能源大动脉,累计向中原地区输送“绿电”超680亿千瓦时,创造了世界首个新能源远距离输送大通道、世界首个进入特高压时代的纯清洁能源外送通道等12项世界纪录。
而在6月13日,青海30万千瓦时绿电跨越国家电网与南方电网经营区域、跨越多条电力通道,送往广东地区。

“青电送粤”,不仅有效促进青海绿电在全国范围内优化配置和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为后续更大范围电力交易组织、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有效促进青海绿电在全国范围内优化配置和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为后续更大范围电力交易组织、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积累宝贵经验和贡献青海力量。
原本昼夜交替的间歇性发电、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电力外送、大规模储能的技术瓶颈等这些世界性难题,不仅在青海得到有力解决,尤其是在稳步提升“青豫直流”送电能力的同时,青海电网与西北主网联络通道增至7回,已形成东接甘肃、南联西藏、西引新疆和直通中原的交直流多端枢纽型电网,送、受电能力均超过千万千瓦,青海“绿电”外送范围拓展至15个省市,“绿电三江源”的实施不断刷新并保持着全清洁能源供电世界纪录,为全国能源转型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绿电送出去,绿算驻进来,绿电与绿算“双向奔赴”,众多互联网巨头看好青海绿电优势。
国家电网青海电力公司建成全国首个清洁能源和绿色算力调度中心,国家超算无锡中心青海大学分中心、中国联通·阿里云万卡绿色算力、中国电信·金山智算中心等一大批项目点亮运行,中国移动、国家电投联建的全球首个“自发自储自用自保”绿色微电网万卡算力中心示范项目启动;青海与阿里、百度、京东、金山、360、科大讯飞等头部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巨头看好青海绿电优势。
在全国率先发布《绿色算力基础设施等级评定规范》等5项绿色算力地方标准,建成全国首个100%清洁能源可溯源绿色大数据中心,建成全国第一个共享储能市场化交易平台。测算显示,在青海布局建设算力中心,PUE在1.2以下,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投资成本降低20%,运营成本降低30%,投资回报周期缩短2年。
从“地理边缘”迈向“绿算热点”,绿电送出去,绿算驻进来,青海在数字时代的浪潮中牢牢把握住了化蛹成蝶的契机,“高冷”青海正迎来“高光”时刻。
编辑:韩丽萍;
-
地方经济半年报陆续出炉。据上海证券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7月27日,我国有31个省份发布经济期中考“成绩单”。各地加快经济动能转换、深挖内需潜力,基本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近期各地还召开了半年经济运行分析调度会,分析形势并部署了下半年稳经济政策,包括优化营商环境、扩大开放、促进消费在内的增量措
-
26日,主题为“激扬青春·喜迎全运”的广州市第十九届青少年运动会在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馆落下帷幕。广州市政府副秘书长陈键华宣布闭幕。本届市运会于2025年4月至7月在广州各体育场馆举办,规模创下历届之最,共设41个大项、1069个小项,相比上一届28个大项、931个小项有明显增加,其中新增花样滑
-
江河之源的清冽、高原草甸的苍茫,交织成一片让人心驰神往的秘境。被作家林在勇称作“令人魂梦牵绕的神往之地”的,便是青海。近日,上海市作家协会理事兼诗歌专委会主任林在勇参与青海湖诗歌节活动期间,分享了他与这片土地的深厚情缘。这是林在勇第三次来到青海,早在2009年左右,他就曾到访青海。在他看来,青海不仅
-
人民网北京7月23日电 (记者孙博洋)记者从市场监管总局了解到,近期,由我国牵头制定的IEC国际标准《分布式光伏发电接入低压直流系统及用例》(IEC TR 63534: 2025)正式发布。该标准是光伏直流领域的首个国际标准,为分布式光伏开发与新型配电系统建设奠定了基础,为全球分布式光伏产业的发展提
-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罗晓颖)樊城供电中心积极落实“三夏”生产供电保障工作,全力应对农时关键期干旱、洪涝等极端天气挑战,确保农业生产用电可靠。精准排查,夯实基础。樊城中心针对“三夏”生产特点,组织牛首、柿铺、太平供电所开展设备隐患排查治理,及时消除缺陷。同步加快重过载及低电压配变治理进度,进一步提
-
IT之家 7 月 17 日消息,国家能源局发布消息,2025 年 7 月 16 日,全国最大电力负荷继今年 7 月 4 日首创新高(14.65 亿千瓦)、7 月 7 日再创新高(14.67 亿千瓦)后再次刷新历史纪录,首次突破 15 亿千瓦,最大达到 15.06 亿千瓦,较去年最大负荷增加 0.55
-
短暂的抢装潮暖流难消光伏产业寒意。多家上市公司近日披露的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映照出行业的严峻现状:主产业链四大环节仍深陷亏损,尽管一体化龙头初露减亏苗头,但已难逃全年巨亏;受困于产能过剩和激烈内卷,从工业硅到关键辅材,整个产业链寒风凛冽。有了“反内卷”政策加持,下半年的行业会好吗?上半年全行业仍
-
本报讯(青海法治报·法眼记者 雷洁)近日,西宁市人民检察院召开2025年上半年全市办案质效分析研判会,全面分析上半年全市检察机关办案质效情况,指出各项检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会上,西宁市人民检察院第三、第六检察部及西宁市城中区人民检察院、湟中区人民检察院围绕上半年办案质效中存在的问题,如办案数量下降、
-
今天上午,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投产仪式在大亚湾石化区举行。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是美国企业在华独资建设的首个重大石化项目,国家首批七个重大外资项目之一,也是近年来广东引进的百亿美元级落户项目之一。项目一期包括年产160万吨乙烯的灵活进料蒸汽裂解装置,以及年产265万吨的聚乙烯、聚丙烯装置。项目的建
-
7月15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5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介绍,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6.4%。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环比增长0.50%。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7204亿元,同比下降1.1%。澎湃新闻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
- 2
- 3
云米(VIOMI)空调全国统一服务热线-全国24小时服务中心实时反馈-今-日-汇-总(云米(VIOMI)空调通讯故障 )
- 4
- 5
- 6
- 7
- 8
- 9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