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网红稻米”到集群崛起,一根稻穗串起粮食产业链:解码沈阳“粮实力”

发布时间:2025-07-11 08:27:00 浏览量:0

当十月稻田在央视中秋晚会上向全球华人传递“家人团聚香香香”的祝福时,这匹从沈阳新民市兴隆堡镇走出的“黑马”,已成为诠释“中国味道”的闪亮名片——2023年登陆港交所,成为辽宁省首家独角兽企业;连续多年领跑东北大米销量,玉米单品电商销量破千万单;以创新突破传统,从480克“一人食”到现代化全链路运营……十月稻田的进阶之路,恰是沈阳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十月稻田的现代化生产车间。资料图片

企业标杆:创新引擎驱动全产业链升级

作为产业排头兵,十月稻田的成长密码深植于沈阳沃土。

科技赋能农业现代化:在东北及内蒙古布局五大生产基地,以自动化生产线贯通“田间到餐桌”,带动农民提质增收;消费场景破壁创新:推出小包装米、轻食化玉米产品,精准匹配新时代需求,抖音平台玉米品类销量全国领先;品牌出海借势国家级平台:从中秋晚会到“国潮臻品馆”,以文化为媒,让“沈阳粮”香飘世界。

“企业通过电商物流融合释放农村消费潜力,延伸产业链的同时,更探索出一条农业品牌化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指出。

产业全景:四大支柱夯实“北国粮仓”

十月稻田的耀眼成就,其根基深植于沈阳粮食产业整体稳步攀升的坚实基座之上。市发展改革委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达400.5万吨,成功实现“二十一连丰”,粮食工业产值突破300亿元,产业综合实力呈现全方位跃升。支撑这份成绩单的,是四大核心支柱——

稳固的生产根基:全市粮食总仓容高达1200万吨,为粮食安全提供坚实保障。在产量方面,玉米以316.4万吨的产量领跑,稻谷产量达78万吨。这得益于沈阳市坚决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扎实推进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保障工作。

雄厚的加工能力:粮食年加工能力达到1128万吨,构筑起强大的产业转化引擎。其中,稻谷年加工能力尤为突出,达1030万吨,占据总加工能力的近九成。玉米、小麦及杂粮薯类也分别具备30万吨、60万吨和8万吨的年加工能力。香雪面粉(沈阳香雪)、沈粮集团长粒米等领军企业是这一领域的中坚力量。

闪亮的品牌矩阵:品牌建设成果显著,全市共有4家粮食企业的6个品牌成功入选“中国好粮油”产品名录。代表性品牌包括十月稻田的“五谷宣言珍珠香米”和“长粒香米”、沈阳香雪的“香雪雪花粉”和“高级饺子粉”、沈粮集团的“佳玉东北长粒米”以及沈阳康奉堡公司的“康奉堡小米”,形成层次丰富、品质优异的“沈阳粮”品牌集群。

强劲的项目引擎:产业升级动能充沛,正稳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六大提升行动”,已备案项目13个,总投资额达3.3亿元。同时,顺利完成包括“中国好粮油”、产后服务和质检体系在内的项目,其中粮食产后服务体系项目建成7个,总投资超过2800万元。这些项目为产业持续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沈阳以‘中国好粮油’等项目为抓手,系统性地推动粮食全产业链提质增效。”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强调,十月稻田正是依托“中国好粮油”等项目的政策与资金支持(用于建设先进大米生产线等),实现跨越式发展,最终成长为全省首家独角兽企业,成为政策赋能产业升级的典范。

盛会前瞻:交易大会激活产业新动能

第七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即将于7月12日在沈阳开幕,沈阳粮食产业迎来全新机遇。全市13个优质粮食工程备案项目、3.3亿元投资蓄势待发,将进一步强化从生产、仓储到精深加工的全链条能力。

“大会是展示沈阳‘粮实力’的重要窗口。”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以十月稻田等企业为引领,推动粮食产业从‘单点突破’向‘集群发展’跨越,让更多‘沈阳味道’端上国民餐桌、走向全球市场。”

从一棵稻谷的科技创新到一座城市的产业兴农,沈阳正书写着新时代“北国粮仓”的答卷。当交易大会的帷幕拉开,这条凝聚黑土地智慧的产业链,将向世界传递更醇厚的“中国粮香”。

记者手记

十月稻田的“破圈”并非偶然——它扎根于沈阳粮食产业二十一年连丰的深厚沃土,成长于消费升级与科技兴农的交汇点。在政策与市场的双轮驱动下,“沈阳粮”的品牌化之路,恰是中国粮食产业从“量积累”到“质飞跃”的微观镜像。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黄超

编辑:王沛霆

责任编辑:王远

相关阅读
  • 7月10日由南方都市报主办的“2025高品质消费品牌TOP100创新生态大会”在上海举行。南方都市报联合上海自有品牌协会、英特敏等多个机构,历时4个多月,从品牌影响力、品牌创新力、社会责任、企业规模等五大维度入手,聚焦九大赛道挖掘出的“2025高品质消费品牌TOP100”名单公布,其中康迪科技作为中
  • 由新华出版社出版的《铭记中前行:抗战英烈事迹选》一书自6月推出以来,以生动丰富的历史细节、感人至深的先烈故事受到读者广泛关注。近日,该书入选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25年6月好书,收获更多热度与肯定。时值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本书从新华社公开播发的“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
  •   铁路诞生200年了。  1825年,英国,斯托克顿—达灵顿铁路正式通车,列车最高运行时速24公里;  2025年,中国,CR450动车组样车跑出每小时450公里的全球最快速度,再次刷新纪录。  从时速24公里到时速450公里,跨越200年的巨变令人振奋。在这样特殊的节点,第十二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
  • 近日,网络上出现一些关于国足队员出征东亚杯携带较多行李入关的相关报道,引发一些关注。7月10日晚,中国足球队发文介绍一些基本信息和常识,表示装备行李均为球队训练和参赛必要物资。全文如下:近日,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注意到网络上出现一些关于国足队员出征东亚杯携带较多行李入关的相关报道,引发一些关注。为此向
  • 仪陇融媒(记者 胡威)7月9日,省委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张道平到仪陇县调研定点帮扶工作。省委办公厅机关党委书记蔡琨,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王双全参加调研。张道平一行先后来到日兴镇黎明村水产养殖基地、青贮饲料加工厂,赛金镇潮水坝村肉牛养殖场、塑框包装厂等地,认真听取相关情况介绍,详细了解产业发展规模、
  • 当十月稻田在央视中秋晚会上向全球华人传递“家人团聚香香香”的祝福时,这匹从沈阳新民市兴隆堡镇走出的“黑马”,已成为诠释“中国味道”的闪亮名片——2023年登陆港交所,成为辽宁省首家独角兽企业;连续多年领跑东北大米销量,玉米单品电商销量破千万单;以创新突破传统,从480克“一人食”到现代化全链路运营…
  • 泉州晚报社·泉州通客户端7月10日讯(泉州晚报社融媒体记者张素萍 通讯员赖良德 丁佳钰 文/图)日前,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福建省首个集大型演艺剧场、商业街区、酒店于一体的大型文旅综合体项目——泉州演艺剧场综合体及商业配套街区项目建设正在全速推进中,预计8月底将完成地下室主体结构施工。泉州演艺剧场走进
  • 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成员国大会第六十六届会议开幕当天,由中国国家版权局、中国常驻日内瓦代表团、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共同举办的“保护创新 共建未来——版权在中国”主题展览8日中午在瑞士日内瓦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部开幕。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各成员国以及观察员一千余名代表出席了开幕式。本次展览分为国际合作、法律体系、
  • 第1眼TV-华龙网讯(首席记者 董进)近日,记者从两江新区获悉,位于水土新城的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两江分院项目(下简称:市九院两江分院)已经完成建设总进度的90%,项目整体计划今年9月底完工。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两江分院项目。受访者供图“目前项目主体及二次结构已经完成,安装、装修和室外环境工程正抓快推进
  • 国土绿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绿色产业的有效方式,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2025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指出:“要更加注重‘提质’,优化林分结构,搞好森林经营,同步提升草原生态质量。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团队网 赣ICP备2024047966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