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化金融服务支持“三农”

发布时间:2025-05-15 06:49:00 浏览量:0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时期,农村金融作为支持“三农”发展的重要力量,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期,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扎实做好2025年“三农”金融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深化“三农”金融体制机制改革、增强“三农”重点领域金融供给、持续改善“三农”金融服务质效等具体要求。未来,金融机构如何进一步发力引导信贷资金支持“三农”领域?记者采访了金融机构有关负责人和业内专家。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做好“三农”金融工作需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通知》提出,健全层次分明、优势互补、有序竞争的农村金融服务机构体系。

银行体系需要完善差异化金融服务体系助力“三农”。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大中小银行之间需要分别调整支持“三农”的发展规划,在倾斜金融资源的同时良性竞争、优势互补,共同开创金融服务“三农”的新局面。

政策性金融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发展银行作为我国农业领域唯一的政策性银行,在助力“三农”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商业银行相比,农发行作为政策性银行,其贷款资金具有三大特性。一是贷款价格优惠,其贷款利率低于商业银行同类产品。二是贷款资金充足,动辄几十亿元的项目贷款资金需求都能满足。三是贷款期限较长。这三大特性与涉农项目资金需求相吻合。农发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不断优化和改进金融服务,引导资金反哺“三农”。截至2025年3月末,该行累计投放农地类贷款1046.9亿元,有力支持了高标准农田提质增效等。

国有大行相较于中小商业银行在资金成本上有优势,在服务“三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期披露的2024年财报显示,国有大行加大了支持“三农”力度。建设银行2024年度涉农贷款余额3.33万亿元,较2023年末增加2513.19亿元,增幅8.16%。邮储银行2024年度涉农贷款余额2.29万亿元,较2023年末增加2545.72亿元,余额占客户贷款总额的比例超过25%,增速高于全行各项贷款增速。

未来,国有大行需补齐农村网点不足短板,不断下沉服务。农业银行董事长谷澍表示:“农行突出‘服务乡村振兴领军银行’和‘服务实体经济主力银行’两大定位,持续强化和调优高质量金融供给,‘三农’和实体经济金融服务步履更实、成色更足。做优做强服务‘三农’主责主业,坚持向县域农村倾斜金融资源,共有5.5万名县域客户经理辛勤奔走在乡村一线。”

中小银行尤其是农村中小银行,在金融助农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农村商业银行需要按照“支农支小”的定位,积极扎根基层,为“三农”提供金融服务。浙江农商联合银行辖内龙港农商银行通过到田间地头走访、下沉金融服务,截至今年3月末,累计走访农户3.68万户,累计发放涉农贷款133.29亿元。北京农商银行持续加大乡村振兴领域贷款投放,截至2024年末,涉农贷款余额较2024年初增长19.96个百分点,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

“未来需要持续推动金融各类参与主体逐步构建整体协同、分工明晰的服务网络,打造好涉农金融生态圈。构建政策性金融、大型国有银行、中小银行协同配合的多层次、差异化农村金融体系。”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

保障重点金融供给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首要任务,也是金融业支持“三农”的重点。

《通知》明确提出,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金融供给。银行业保险业要大力支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鼓励加大对粮食产能提升重点县的信贷投放,积极配合地方开展粮油种植专项贷款贴息试点。

工作中,金融机构纷纷发力保障重要农产品金融供给。农业发展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2025年农发行全力支持粮油收储,锚定服务国家粮食安全主力银行职能定位,坚决保障中央和地方储备增储和轮换资金供应,做到应支持尽支持、能支持全支持,切实发挥政策性粮食收储专办银行作用。支持多元主体入市收购,做好夏粮、秋粮收购信贷资金供应,巩固提升收购资金供应主渠道地位。

工商银行副行长张守川说:“工行联合多方启动保障粮食安全共同行动,2024年涉农贷款增加近8000亿元。”农业银行为种粮农户专属打造“粮农e贷”产品。农业银行年报显示,农行强化粮食全产业链金融服务,2024年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保供相关领域贷款余额9945亿元,新增1499亿元。

多地农商行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助力粮食生产。浙江农商联合银行辖内乐清农商银行将种粮补贴等政策纳入授信模型,实现“补贴确权即放款”,在春耕前提前发放助耕贷款4.56亿元支持139户种粮大户。浙江农商联合银行辖内瑞安农商银行建立信贷服务绿色通道,实行助耕贷款优先受理、优先办结机制,实现贷款1个工作日内办结。此外,出台延期还款、无还本续贷等专项政策支持,解决农户后顾之忧。

“粮食生产具有季节性,商业银行需要主动对接粮食生产经营主体,提高信贷便利性,确保金融助力粮食安全,不误农时。金融机构需要倾力保障粮食生产各个环节、各类主体的信贷需求。聚焦粮食生产、加工、运输、储备等全产业链环节,围绕促进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玉米单产提升工程和吨粮田创建、强化粮食生产主体扩大产能等重点任务,加强信贷产品创新,有效满足种粮主体信贷需求,助力保障粮食全产业链安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谢玲红说。

提升数字金融水平

数字化是推动银行业金融服务变革和发展的重要引擎。数字金融依托数字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实体分支机构的依赖,显著降低了交易的可变成本,减少了地域隔阂,推动了普惠金融的发展。数字金融在中国乡村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以发展速度更快、综合成本更低、商业可持续性更久的方式促进信贷资金在农村地区投放,促进了乡村金融供给。

《通知》提出,提升农村数字金融发展水平。各金融监管局要主动与地方政府部门协调联动,推动将更多涉农信用信息纳入当地融资信用平台,在依法合规、数据安全的前提下,拓展农村金融信息来源,完善数据共享机制。银行机构要利用科技赋能,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涉农信贷服务质效。

数字化手段可以助力金融机构解决农村金融市场拓展中面临的涉农企业信用评级不充分、抵押品缺乏等问题。目前,银行机构与税务部门深化“银税互动”合作机制。广西桂林万禾农产品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徐桥贵介绍,公司作为当地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连续多年保持纳税信用A级资质,公司通过“银税互动”平台,于2024年从邮储银行、柳州银行分别获得400万元和200万元信用贷款。

“未来需要加快农村数实融合,优化农村信用环境。部分金融机构主动对接工商、税务、公安、医保、水利、农业等部门,加强数据共享,打通涉农数据融合应用通道,着力解决政府、金融、企业、农户等多方信息不对称、数据共享难等问题。”董希淼说。

农业银行行长王志恒表示,农行依托科技手段持续优化业务流程,全面深化大数据运用,丰富完善“农银e贷”“农银思享”“农银睿达司库”等数字化产品与服务供给,更好满足个性化、多元化金融需求。(经济日报记者 彭 江)

相关阅读
  • 文 | 医药研究社药企“港漂”热潮挡不住。根据动脉网数据,今年前5个月,港股医药生物新股数量相比去年同期实现翻倍。另外,目前有约20家医药生物企业正在排队冲击港股IPO。其中,不少公司正在抢占细分赛道“第一股”的名头。比如,近日亦诺微医药(Immvira Bioscience)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
  • 第 405 期2025-06-30焦点关注科创债发行大扩容!券商、民营创投“首单”相继落地银行间市场中信建投近日簿记首单券商科创债,发行规模5亿元。中国人民银行已批准多家券商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科创债,总额达558亿元。相比交易所市场,银行间市场发债规模更大,有助于拓宽券商融资渠道。此外,首批民营创投机
  • 匠心家居涨4.32%,报76.57元/股,股价再创新高,总市值突破166.60亿元,成交额达5871.08万元。(第一财经AI快讯)
  • 6月26日晚,锦龙股份(000712.SZ)发布公告称,公司已向东莞金控和东莞控股组成的联合体成功转让所持有的东莞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东莞证券”)3亿股股份,占东莞证券总股本的20%,此次交易已获得中国证监会核准,标的股份已完成交割。交易完成后,东莞国资对东莞证券的持股比例将从交易前的55.4%
  • 观点网最近这两周,中海在土拍市场上格外活跃,继6月23日拿下天津市河西区新梅江地块后,6月25日来到济南“补仓”;6月26日又以8.6亿港元中标香港旺角山东街项目。相较于天津地块17.55亿元成交价对应的0.29%微弱溢价率,中海在济南揽获的历下区文博西片区一期组团地块溢价率达到了11.1%,而“跃
  • 6月26日,周六福(06168.HK)于港交所鸣锣上市,六年上市路拨云见日。周六福此次香港IPO获超700倍认购,发行市值超101亿港元,首日开盘涨超18%。周六福门店图。图片来源:周六福招股书。截至上午11时,周六福报27.7港元/股,涨幅15.42%,总市值119.8亿元。周六福成立于2004年
  • 近日,在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中国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及上海票据交易所的指导下,浙商银行作为主承销商、供应链票据平台及资产服务机构,成功注册全国首单银行类供应链票据平台资产支持商业票据(ABCP)储架。供应链票据资产证券化是在中国人民银行指导下,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和上海票据交易所联合推出的创
  •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康亚飞最新数据出炉,郑州外贸顶压前行,跑出了一条大幅上扬的曲线。6月24日,记者从郑州市商务局获悉,今年1月至5月,郑州市进出口累计完成2285.7亿元,总量占全省的66.6%,同比增长40.8%。总量及增速均居中部城市第1位、全国省会城市第4位,高出全国38.3个百分点。郑州制
  • 近年来,在民间投融资中介、养老、涉农、市场零售、文旅等领域的非法集资案例频发,给普通百姓带来了不小的经济损失。这些非法金融活动往往披着合法外衣,打着高收益、低风险的旗号,利用人们对财富增长的渴望,设下重重陷阱。时值2025年防范非法金融活动宣传月来临之际,平安人寿烟台中支特别推出防非专刊,帮助您解析
  • 近日,廊坊银行一笔1.67亿股的大额股权现身法拍市场。据券商中国记者梳理,2024年,廊坊银行经营持续承压、业绩再度下滑,资产质量风险有所上升。进入2025年,该行则频传动向,先是有“最美银行董事长”之称的原董事长邵丽萍到龄卸任、迎来新帅崔健涛;而后是地方国资增持、成为该行第一大股东。在年报中,该行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团队网 赣ICP备2024047966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