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节生长见未来——民营企业加快技术突破和转型升级

发布时间:2025-05-12 09:31:00 浏览量:0

今年一季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设民营企业9.4万户,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设4.6万户,人工智能软件研发类新设25.4万户。从国产AI大模型赋能产业链到人形机器人参赛马拉松,民营企业瞄准技术突破、产业创新、数智赋能、绿色低碳转型升级,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充分展现韧劲。

高新智绿势在必行

民营企业座谈会强调,民营企业要加强自主创新,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提高企业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随着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落地,工业民间投资保持两位数增长,民营企业加快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更挺进前沿领域“无人区”,成为新兴产业领跑者。

高技术持续突破——以红外为主导的高科技公司高德红外成功研发500万像素HOT全中波制冷红外探测器,打破长期以来的外国技术封锁和产品禁运,填补国内技术空白,更好满足航天、航空等高端应用需求。

“技术创新是民营企业从跟跑向领跑跃升的关键。”武汉高芯科技有限公司(高德红外全资子公司)副总经理周文洪说,“我们通过持续迭代核心技术,将产品性能提升至国际领先水平,不仅巩固了市场地位,更助力国家在高端制造领域的战略布局。”

新产业加速崛起——在普宙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武汉市东湖高新区共同打造的低空共享无人机应用示范区,186架无人机服务于社会治理和商业应用55类AI算法场景,可以3分钟抵达现场、5分钟回传现场数据,提升城市治理精细化水平。

普宙科技总经理陈虎认为,升级和创新能够带来新的商业机会,“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市场需求不断变化,企业通过创新可以获得更大增长空间”。

智能制造再升级——华中数控联合华中科技大学成功研制华中10型智能数控系统,使机床首次具备自我感知、自主学习和深度交互能力,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在生产制造底层生态中落地,加工效率明显提升。

在华中数控董事长陈吉红看来,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关乎产业链安全,“数控系统领域长期被国际巨头垄断,如果我们停滞于中低端市场,将陷入技术代差陷阱。唯有通过持续创新升级技术,才能打破‘低端锁定’”。

绿色发展底色亮——在正泰EPC广东汕头550MW渔光互补项目中,一排排太阳能光伏板架设在鱼塘上方,实现“上可发电、下可养鱼”,提供绿色清洁能源的同时助力农业增效,促进产业链向生态友好型升级。

应对气候变化、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等挑战,绿色低碳产业蓬勃发展。正泰集团轮值总裁栾广富表示,“对于技术积累深厚、创新能力强的企业而言,绿色转型是不可或缺的重大机遇”。

“民营企业对市场环境变化反应灵敏,随着成本提高的供给冲击、高质量生活追求的需求拉动以及国际市场竞争加剧,民营企业有较强动力推动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国家中小企业研究院副院长孙文凯认为,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对于提高自身效益、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也能推动经济发展质量改善。

内生外延激发动能

市场监管总局数据显示,第一季度,全国新设“四新”(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经济民营企业83.6万户,占同期新设民营企业总量的四成以上。凭借敏锐的市场嗅觉,民营企业往往能率先布局新赛道并形成优势,新兴产业因此成为转型升级的重要机遇。

普宙科技在2015年进入低空经济产业。“城市低空场景丰富、信息基础设施完善、产业发展基础良好,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土壤。”陈虎认为,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方式更加开放包容,敢于涉足新领域,探索新技术。

灵活高效的组织体系让民营企业能够根据市场变化快速调整生产策略和转型升级方向,实现以应用带创新,以创新促应用。

“只有在技术上突破硬科技壁垒、在战略上深化产学研融合,才能将民营企业‘船小好调头’的优势转化为‘舰队战斗力’。”陈吉红告诉记者,在研发智能数控系统的过程中,华中数控设立专项攻关“战时机制”,跨部门团队48小时内完成资源调配。

技术积累和突破普遍被看作转型升级的根基,也是利润增长的关键。周文洪介绍,研制500万像素制冷红外探测器的最大难点是,将光敏阵列与处理电路通过倒装焊技术互连集成。为解决这一技术难题,高德红外专门组建了一支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团队,展开过十余套方案论证和上千次试验验证,前后历时一千多个日夜。

“关键核心技术是买不来、要不来的,民营企业必须扛起自主创新大旗。”周文洪表示,高德红外在决定研发红外芯片后,就迅速投入资源,这种灵活性能够快速跟上市场和技术趋势。

以链主企业为引擎、以产业链为依托的“链式升级”是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一大亮点。今年1月,正泰集团正式发布2030可持续发展战略,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于采购与供应商管理、产品研发设计、生产运营等全流程中,推动产业链整体走向绿色。

孙文凯分析,合作转型通过资源整合与优势互补,或利用网络外部性,降低了单个企业的转型门槛,同时提升整体效率和收益。

以转型定力应对压力

在采访中,多位民营企业负责人表达了“越是压力大,越要坚定转型”的观点。有关部门也适时推出一系列举措优化民营企业创新环境,引导其通过转型升级提升发展质量。

陈虎认为,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的长效机制不断完善,越来越多企业牵头承担重大技术攻关任务,既有利于民营企业在科技战略中充分发挥优势,也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机遇。

“2025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提出,坚持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推动能源结构优化调整,为我们绿色转型坚定了信心与方向。”栾广富表示,正泰集团将加强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不断培育具备绿色低碳与可持续属性的新业态、新模式。

也要看到,“不敢转”“不会转”“不想转”等现象较为普遍。“制约转型升级的传统因素如融资约束、人才不足等仍然存在,国际技术封锁、全球供应链重构等新问题加重了企业的经营压力。”孙文凯说。

“国内基础研究薄弱,智能制造领域复合型人才缺口大,我们研发团队中同时掌握机械、控制、AI技术的工程师不足10%。”陈吉红建议,对“卡脖子”领域实施研发投入120%加计扣除,试点“里程碑式”资金拨付机制。

“民营企业往往面临技术突破与资金投入的双重挑战,尤其是中小企业容易因为资金链紧张被迫缩减研发投入。”周文洪认为,要精准施策,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做强供应链金融、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等。

孙文凯建议,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联合转型的外部环境建设,政府部门提供标准设立、产权保护等公共服务,适当利用财政手段促进转型进程;民营企业自身要注意防控风险,保持现金流,在细分领域发展差异化产品,逐步推进创新转型。(记者 曾诗阳)

来源:经济日报

相关阅读
  • 来源:央视网央视网消息:当前,正值高校毕业生就业关键期。在江苏镇江市,当地举办了人才对接洽谈活动,助力毕业生精准就业。最近几天,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所高校院所就业负责人带着100多名学生代表走进江苏镇江,与当地企业开展对接交流。在经开区的航空产业园,师生们参观了企业的工作环境,了解了岗位职责、用人需求
  • 咸宁网讯 记者宋文虎、通讯员曹玮报道:日前,在咸宁高新区华源包装(咸宁)有限公司,一条条生产线高速运转,金属包装产品被源源不断加工出来,呈现一派热火朝天场景。该公司主要从事马口铁彩印及其衍生品的制造加工,凭借先进的技术和完整的生产线能力,产值每年实现15%到20%的增长。然而,企业发展的背后也有困扰
  • 近日,又有A股被外资买到“限购”。沪深交易所最新数据显示,8月7日,思源电气、双环传动、华明装备和宏发股份4只股票的境外投资者持有比例超过24%。其中,思源电气的境外投资者持有比例为26.77%,目前深港通已暂停接受思源电气买盘。在宏发股份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中,除了QFII,还出现了社保、养老保
  • 深圳新闻网讯(记者 陈佩)在政策支持与产业链协同推动下,“AI+百业”赛道发展如火如荼。作为中国AI与机器人产业高地,深圳南山具身机器人领域发展迅猛,依托大模型、运动控制和高精度传感技术实现多项突破,诞生了很多爆火出圈的产品:大疆教育机器人RoboMaster EP、优必选Walker X、普渡配送
  • 原标题:二〇二四年一月至二〇二五年六月——全国检察机关起诉涉电商领域相关犯罪一万余人最高人民检察院近日发布的检察机关依法惩治电商黑灰产犯罪有关情况显示,当前电商产业链不法乱象增多,严重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破坏公平市场竞争秩序、影响电商行业健康发展。2024年1月至2025年6月,全国检察机关起诉涉电
  • 从“结构忧”到“发展优”雨花区以巡视整改为契机,推动先进制造业结构优化升级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攀“有了这笔钱,我们可以安心扩大生产了。感谢你们的尽心服务,为企业解了燃眉之急!”近日,湖南严格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负责人感激地说。原来,该企业专注于智能装备制造,随着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一度面临资金短缺等问题
  • 昆明信息港讯(昆明日报 记者杨阳 实习生张晴葭)7月25日,斗南花卉展览馆对外开放,展览馆将作为云南花卉产业的高品质展示窗口和游客沉浸式体验地,成为花卉产业文化的新地标。展览馆位于呈贡区金桂街与兴呈路交叉口,总面积1365.38平方米,总投资约2780万元。馆内以“追溯历史、立足产业、展望未来”为脉
  • 01:23靓家居倒下,宇树要上市,时代变迁,总有人离场有人登场 | 钢哥有料
  • 首届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昨天(7月23日)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拉开帷幕,吸引了近300家参展商。开展首日,上海企业再签大单,泛太平洋(泰国)与上海沃兰特航空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达成意向签约,将采购沃兰特500架eVTOL,采购金额高达17.5亿美元。此外,全球首发首秀产品也齐登场。一早,来自沃飞长空的AE
  • 7月23日,2025(第二十四届)中国互联网大会在京开幕。《经济参考报》记者从会上获悉,我国网络技术加快向数据驱动、智能引领演进升级,5G-A关键技术研发、国际标准研制稳居全球第一阵营。网络产业发展生态持续繁荣,“十四五”期间,我国电信和互联网经营主体从9.4万家增加至18.7万家,实现翻一番;市值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团队网 赣ICP备2024047966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