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诺2024年营收千亿最终650亿!创维二代林劲,没完成KPI,营收下滑5.8%,净利润下滑46.9%,营收净利双下滑

文 丨 新浪科技 周文猛
2021年,创维集团提出了“新三年发展目标”——2024年营收要1000亿元!
如今到了交卷时刻,结果让人大失所望——据创维集团发布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业绩报告,其全年集团总营收650.13亿元,较上一年度同比下滑5.8%;净利润5.68亿元,较上一年同比下滑46.9%。营收及净利润均同比下滑。
此外,创维集团创始人黄宏生之子林劲(黄宏生、林卫平夫妇的长子),目前的职务是董事会主席兼执行委员会主席,他在任职期间重点发力打造了“第二增长曲线”创维光伏。这一项目,不仅被业内视为拉低公司整体利润水平的关键,同时也在本年度出现了明显的营收下滑趋势。

净利润下滑至近五年最低水平
2022年3月22日,创维集团在披露2021年财报时提出了“新三年发展目标”——以2021年营收509亿元为基点,计划2024年营收达1000亿元,相较2021年营收三年实现翻倍。

而就在这一计划提出三个月后,2022年7月7日起,创维集团公司创始人、控股股东黄宏生之子林劲,正式成为创维集团董事会主席、执行委员会主席,任期3年,至2025年7月6日止,之后是否连任将由股东大会决定。
在某种意义上,创维集团“新三年发展目标”的提出,可以理解为是集团董事会为检验林劲经营管理能力设下的“KPI”。
新浪科技统计发现,自2020年以来,创维集团在营收保持增长的同时,公司归母净利润表现却呈现出震荡下滑趋势。在营收表现方面,2020年—2024年,创维集团历年营收分别为400.9亿元、509.3亿元、534.9亿元、690.30亿元、650.13亿元,同比增长7.55%、27.02%、5.03%、29.05%、-5.8%。
在林劲三年任期将满的最后一个财年,创维集团的营收不仅距离“2024年营收达1000亿元”的目标相差甚远,甚至还出现了近五个财年中罕见的营收下滑现象。

而在净利润表现上,在2021年提出“2024年营收达1000亿元”后,创维集团的净利润水平却开始出现下滑。2021年,创维集团归母净利润为16.34亿元,同比增长13.47%;但在2022年—2024年间,这一数值却变成了8.27亿元、10.69亿元及5.68亿元,同比增长-49.26%、29.26%和-46.90%,2024年净利润下滑至近五年最低水平。
综合看来,2021—2024年间,创维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困境,营收从509.3亿元上涨到2023年最高的690.30亿元后,随后在今年下滑至650.13亿元;归母净利润则由最高时的16.34亿元,暴跌至本年度最低的5.68亿元。
对于“新三年发展目标”未能如期达成及林劲三年任期将满一事,创维集团投资者关系部回应新浪科技称:“因监管问题,不便评论公司前景及领导人任期,建议关注相关公告,届时会有更多披露。”
光伏,赢了规模输了利润
据创维集团历年财报,目前集团主要有智能家电、新能源、智能系统技术、现代服务业四大业务板块,其中智能家电是创维集团业务的基本盘。
在智能家电业务领域,据新浪科技不完全统计,2020年至2024年间,创维集团历年营收增长逐渐趋缓,且在2021年达到高点后开始回落,至2024年又稍有起色,创下近五年新高。不过作为昔日黑色家电三巨头之一,创维在家电领域的整体份额和营业额,较昔日的老对手们已经落后不少。

此外,新能源业务是2020年布局提出的“第二增长曲线”。目前,该业务的快速发展,为创维带来了收入的高增长。财报显示,2021年—2024年,创维集团新能源业务营收分别为41.13亿元、119.34亿元、233.96亿元以及203.34亿元。纵向对比发现,创维的新能源业务增速迅猛,极具成长性。但是其业务较低的毛利率,以及2024年度骤然收缩的营收增长,或正成为拖累创维盈利的关键。

业内人士表示,从2020年布局新能源业务,创维科技得以快速实现营收突破的关键在于——公司赶上了分布式光伏高速发展的“红利”。尤其在2021年9月,国家能源局公布全国整县光伏推进名单,在全国676个县(市、区)启动分布式光伏“整县推进”试点。
彼时,凭借家电业务积累的大量线下经销商渠道,创维集团快速形成了推销光伏设备的队伍,同时公司引入金融机构,构建了“光伏+惠民金融+数字科技”的商业模式,通过提供光伏设备、代付租赁押金方式,只要业主与创维光伏合作的金融机构签署融资租赁协议,即可以实现“电站0元装”。
这一系列举措令创维光伏业务快速起量,并在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但也令公司的产品利润出现了明显下滑。以2024年上半年为例,创维集团净利润为7.14亿元,整体毛利率为14.2%。较2017年前公司毛利率一度高达20%而言,如今的毛利率已经明显下滑。而在近期发布的2024年预告中,公司的净利润表现再度大幅度下滑。
目前,创维并未披露新能源业务的具体利润率,不过据此前业内报道,创维新能源业务的净利润率只有3%~5%。这一数据,明显低于光伏行业巨头。要知道,光伏巨头隆基绿能2023年时的综合毛利率都达到了18%以上,但最近一年来也陷入了亏损状态。
“创维目前上游研发能力较弱,更依赖渠道和服务分销,在整个光伏行业都亏损严重的情况下,它很难不受影响。”有业内人士对新浪科技直言。
“下一站创维,1000亿!这不是一个口号,更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而是我们的郑重承诺。”林劲曾在2023年年上的致股东信中许下承诺,“在2024年,创维将追求更有质量的高速增长。”
而今,林劲显然没能兑现1000亿元的承诺。作为曾经与海信、TCL并称国内“彩电三剑客”的企业,如今的创维集团,距离三家中表现最为出色的TCL已经落后了数个身位。
竞争愈发白热化的当下,创维的千亿目标,还会实现吗?
来源:新浪网
- 本文分类:实时讯息
- 本文标签:亿元 创维 营收 集团 净利润 光伏 业务 新能源
- 浏览次数:0 次浏览
- 发布日期:2025-04-21 09:47:00
- 本文链接:https://www.teamtop.cc/news/Zwv8WLZPGl.html
- 上一篇 > 多只债基首发成绩不俗,外资公募争相布局
- 下一篇 > 喝茶,为什么需三口?
-
截至9时35分,诺德股份涨幅为10.06%,最新价7.00元,总市值121.46亿元,封板资金4.81亿元,成交额8.19亿元,换手率6.95%。根据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如下:1. 新一代HVLP铜箔通过头部PCB厂商认证,应用于AI服务器、人形机器人等高端领域。2. 全资子公司向军工领域供货,产品
-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孔海丽 北京报道京东在外卖、酒旅、具身智能等领域大手笔出击,通过一系列打破常规、甚至被外界视为“掀桌子”的举措,收入重新迎来高增长。其最新发布的2025年二季度披露四组数据:1、当季收入3567亿元,同比增长22.4%,增速创近三年新高。2、季度活跃用户数和购物频次同比增长均超4
-
8月14日,78家重庆A股上市公司有11家上涨。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巨人网络以上涨4.29%位居第一,今年以来累计涨136.57%,系重庆A股第一。*ST惠程以上涨3.63%列涨幅第二,再升科技以上涨2.81%列涨幅第三。巨人网络以4.29%涨幅列第一巨人网络报收29.69元,日涨幅4.29%
-
(文/解红娟 编辑/张广凯) 甘源食品的主力产品瓜子仁和青豌豆都卖不动了。 8月13日,甘源食品发布2025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甘源食品实现营业收入9.45亿元,同比减少9.3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75亿元,同比减少55.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
-
近日,又有A股被外资买到“限购”。沪深交易所最新数据显示,8月7日,思源电气、双环传动、华明装备和宏发股份4只股票的境外投资者持有比例超过24%。其中,思源电气的境外投资者持有比例为26.77%,目前深港通已暂停接受思源电气买盘。在宏发股份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中,除了QFII,还出现了社保、养老保
-
从“结构忧”到“发展优”雨花区以巡视整改为契机,推动先进制造业结构优化升级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攀“有了这笔钱,我们可以安心扩大生产了。感谢你们的尽心服务,为企业解了燃眉之急!”近日,湖南严格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负责人感激地说。原来,该企业专注于智能装备制造,随着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一度面临资金短缺等问题
-
本报讯(记者杨文俊)7月25日,省政府与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举行工作会谈,就深化务实合作、推进能源转型进行深入交流。省长卢东亮、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出席。副省长汤志平参加。 省企双方分别介绍了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光伏行业发展及企业运营等情况,表示,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
-
人民网北京7月23日电 (记者孙博洋)记者从市场监管总局了解到,近期,由我国牵头制定的IEC国际标准《分布式光伏发电接入低压直流系统及用例》(IEC TR 63534: 2025)正式发布。该标准是光伏直流领域的首个国际标准,为分布式光伏开发与新型配电系统建设奠定了基础,为全球分布式光伏产业的发展提
-
每经编辑:杜宇7月22日,高位人气股上纬新材(SH688585)再度涨停,晋级10连板,本月累计涨幅超519%,再度刷新A股“20cm”个股连板纪录,成交超14亿元。截至22日发稿,上纬新材报48.19元,市值194.38亿元。这场股价飙升的“风暴”,源于7月8日晚间的一则公告。7月8日晚间,上纬新
-
“不卷价格就卷铺盖”——这句在市场竞争中流传的“狠话”,道尽了“内卷式”竞争的残酷。光伏企业的竞标价击穿了成本线,新能源车企的价格战变成了“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肉搏,直播间里“3.99元包邮”的菜刀、“1.9元秒杀”的T恤成为常态……“内卷”之风席卷众多行业,破“卷”演变为关乎产业升级、经济高质量发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