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门诊信息公示
发布时间:2025-08-15 11:37:00
浏览量:0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感染引起的动物源性传染病,属于人畜共患病。潜伏期通常1—3月,个别可短至1周左右,1年以上的罕见。目前狂犬病暂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病死率几乎达100%。
日常生活中,出现被狂犬、疑似狂犬或不能确定健康的动物如猫、蝙蝠、狐狸、狼等动物咬伤、抓伤、舔舐黏膜或破损皮肤,或开放性伤口及黏膜接触可能患病动物的唾液、组织等情况,均称为“狂犬病暴露”。根据《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23年版)》,狂犬病暴露分为三级:

出现上述“狂犬病暴露”情况后,及时彻底处理伤口、接种疫苗及注射被动免疫制剂是阻断狂犬病病毒传播的关键措施,越早处置,保护效果越佳。
为方便群众伤口处理、接种疫苗和咨询,现集中将全省各市(州)狂犬病暴露处置门诊信息公布如下:
公示更新日期为2025年6月30日。
门诊信息如有更新,请以各门诊实际公示信息为准。

来源:青海疾控
- 本文分类:实时讯息
- 本文标签:狂犬病 狂犬 动物 门诊 黏膜 信息 伤口 疫苗
- 浏览次数:0 次浏览
- 发布日期:2025-08-15 11:37:00
- 本文链接:https://www.teamtop.cc/news/YpbZ5v9PzJ.html
- 上一篇 > 大连庄河:多元共建社区食堂 托起居民舌尖上的幸福
- 下一篇 > 走访企业、推出政策“大礼包”……多举措助力高校毕业生“好就业”“就好业”
相关阅读
-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感染引起的动物源性传染病,属于人畜共患病。潜伏期通常1—3月,个别可短至1周左右,1年以上的罕见。目前狂犬病暂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病死率几乎达100%。日常生活中,出现被狂犬、疑似狂犬或不能确定健康的动物如猫、蝙蝠、狐狸、狼等动物咬伤、抓伤、舔舐黏膜或破损皮肤,或开放性伤口及黏膜接触
-
为深入探讨动物伤害防治领域的新技术、新挑战,提升全市综合救治能力,保障群众生命健康,8月10日,信阳市2025年动物伤害预防救治学术研讨会在信阳市中医院成功召开。来自信阳八县两区及开封、新乡、南阳等地的近200名疾控与急诊专业人员参会。凝聚共识 共谋发展会议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杨岩岩主持。他指
-
7月23日,2025(第二十四届)中国互联网大会在京开幕。《经济参考报》记者从会上获悉,我国网络技术加快向数据驱动、智能引领演进升级,5G-A关键技术研发、国际标准研制稳居全球第一阵营。网络产业发展生态持续繁荣,“十四五”期间,我国电信和互联网经营主体从9.4万家增加至18.7万家,实现翻一番;市值
-
朋友们,咱们平时有个头疼脑热、小病小痛的,免不了要去门诊看看,为了让大家看病更方便、更省钱,咱们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报销政策又升级啦!从2025年7月1日起,在咱们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看病,报销额度更高了!具体怎么报?能报多少?下面给大家伙儿讲清楚:核心就三点——起付线、报销比
-
近日,海南一网友发文称“求职面试被HR索要生辰八字”引发网友关注。7月9日,大河报《看见》记者以应聘者身份向涉事公司咨询岗位招聘要求,该公司HR同样表示“初审需要提交五行测算”。对此,知名律师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表示,该公司招聘行为超出了正常招聘所需信息范围,属于非法收集个人隐私信息的行为,求
-
网友:美国务卿称希望与伊朗进行直接会谈,还透露特朗普政府讨论过或协助伊朗获得300亿美元的民用核计划投资,但特朗普对此予以否认,还威胁说如果情报显示伊朗有能力将铀浓缩至军用级别,将再次袭击伊朗。如何解读美方释放出的这些矛盾信息?戳视频,听专家杜文龙的解读。责任编辑:央视网
-
如今,手机已成为我们形影不离的“挚友”。它珍藏着家人的笑脸,记录着生活的美好,掌管着财务支出……然而,对手机过度依赖的同时,各种隐私泄露风险也随之而来,聊天内容、支付密码、位置信息等都有可能在无形中被“出卖”。聊完秒收广告当心App“偷听”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聊天提到某一件商品,购物App就立刻推
-
为促进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创新发展和规范应用,网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按照《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要求,有序开展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工作,现将我省已备案信息予以公告。提供具有舆论属性或者社会动员能力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的,可通过属地省级网信部门履行备案程序。已上线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或功能,应
-
近日,一则“贵港女孩被120强制带走后死亡”的信息在互联网社交平台传播。6月26日,南都记者从贵港市公安局获悉,该传闻引发了众多网友关注和广泛传播,造成社会恐慌。经证实,该信息为不实信息。警方辟谣。据警方通报,6月24日,曹某某未经核实,在短视频平台发布该事件不实信息,看到官方通报后仍心存侥幸,放任
-
最近,上海辟谣平台收到读者询问,网传“7月1日起老年人坐火车有新规定,买票打折”等信息是真的吗?经核查,传言不实。进一步溯源发现,相关信息大概率为自媒体利用AI软件生成,依旧是“博眼球,拉流量,变现谋利”的套路。AI撰写,以讹传讹根据读者提供的线索,上海辟谣平台核查发现,所谓“7月1日起老年人坐火车
热门文章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