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怪异、生存本领高超,我国科学家发现深海新物种
深海是蕴藏着未知生命的宝库。近年来,随着众多高科技深海调查手段的发展与应用,越来越多的深海新物种被我国科学家发现。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大洋生态团队是我国最早开展深海环境调查研究的主力团队之一,曾在太平洋深海海盆、海山和海沟区及印度洋海底热液区开展多个航次调查,截至目前,共发现深海底栖生物4个新属70多个新种。
据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张东声介绍,该团队新发现的深海底栖生物4个新属70多个新种包括海绵、棘皮动物、多毛类、节肢动物、软体动物及水熊虫等,采集于深海海山、热液口、海沟、海盆等生态系统。这些新物种长相怪异、生存本领高超,是复杂多样充满传奇的深海生态系统的“惊鸿一瞥”,以下是一些深海新物种代表。
伉俪情深的虾——维嘉拟俪虾

维嘉拟俪虾及它们生活的“偕老同穴海绵”。(新华社发)
俪虾名字的来源于“伉俪情深”。研究发现,俪虾在幼体时,就会成双成对选择一株中空的管状海绵作为它们的“爱情公寓”,终其一生居住在里面,偕老同穴,直到死亡。它们的“爱情公寓”被称为“偕老同穴海绵”,它们的“虾宝宝”则在年幼时离开家,选择配偶并搬到一株新的“偕老同穴海绵”居住。
深海的“爱情公寓”——德墨忒尔海绵

德墨忒尔海绵。(新华社发)
在西太平洋海山,我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的“偕老同穴海绵”。在管状的“爱情公寓”外侧,伸出许多细长的“树枝”。这些“树枝”就像一个个海底停靠站,让海百合、蛇尾、虾等小生物附着生活。看起来,整株海绵就像一位在海底掌管生命繁荣的女神。科学家用希腊丰收女神的名字将这一新种海绵命名为“德墨忒尔海绵”,也称为“女神海绵”。
海绵体内的伏击者——刺客矶沙蚕

潜伏在绢网海绵体内的矶沙蚕。(新华社发)
在2023年至2024年执行的中国大洋科考80和86航次中,“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从西太平洋1100米左右水深的海山上采集到多株绢网海绵。在对这些海绵进行例行检查时,科研人员在海绵内意外发现了潜伏的矶沙蚕,被吓得不禁双手一颤。只见巨大的矶沙蚕长近20厘米,长着巨大的颚齿,身体为棕色或粉色,随光线变化呈现迷人的彩虹反光。
科研人员通过综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分析,最终确认为这是一个矶沙蚕新种。对矶沙蚕肠道内含物的检测显示,其食谱中包含茗荷、蛇尾等海绵上常见共栖生物。科研人员推测,这种矶沙蚕藏身在海绵内部的空腔中,以伏击海绵表面活动的猎物为生,海绵则从中获得了表面清理的好处。根据这一生活特性,科研人员将其命名为“刺客矶沙蚕”。
“海绵宝宝”的好朋友——派大星

附着在海绵上的“派大星”。(新华社发)
深海中的“海绵宝宝”十分好客,表面经常附着各类小生物。在中国大洋科考31航次中,我国科学家在西北太平洋采杞海山1807米水深处,发现了一种栖息在海绵上的海星,与浅海中常见的海星差别非常大,腕又细又长,拥有长长的棘,全都栖息于海绵之上,就像动画片里的“海绵宝宝”与“派大星”一样难舍难分、友谊深厚。经过研究,科学家确定这是一个新种海星,将其命名为“派大星”。
废墟里的生命——领多栉虫

“蛟龙号”采集的死亡烟囱及其中发现的领多栉虫。(新华社发)
深海热液区是“生命的绿洲”,聚集了大量独特的深海生命。但一墙之隔的非活动热液区,则满目沧桑,看上去毫无生气。是否真的没有生命?在已死去烟囱体(喷发活动完全停止)表面的微小裂缝里,科研人员意外发现这里聚集着一类独特的管栖多毛类,它们可能以死亡烟囱体上残留的有机颗粒为食。尽管其形态特征与当前最近的亲戚极为相似,但基因测序的结果显示,两者的祖先已经分化了相当长的历史。结合头部领器官特征,科研人员将其命名为“领多栉虫”。在随后的研究中,还进一步在死亡烟囱体上发现了两个帽贝新种。
(来源:新华社)
-
深海是蕴藏着未知生命的宝库。近年来,随着众多高科技深海调查手段的发展与应用,越来越多的深海新物种被我国科学家发现。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大洋生态团队是我国最早开展深海环境调查研究的主力团队之一,曾在太平洋深海海盆、海山和海沟区及印度洋海底热液区开展多个航次调查,截至目前,共发现深海底栖生物4个新属
-
“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辞巧”是刘勰对文学特质的凝练总结,霍俊明编选的《夜雨修书:陈超和他的朋友们往来书简》(以下简称《夜雨修书》)作为一部书信集,带给读者的阅读感受与之相似,此书收录诗人、批评家陈超与一众学者、诗人、批评家朋友的往来信件共219封,书信文辞精粹,字里行间蕴含真切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同时
-
当鲜红的血液在分离机中流动一份跨越九年的承诺正悄然兑现↓↓↓4月24日上午在河北医大三院的造血干细胞采集室里家住容城县的王思南正为一位素不相识的血液病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故事追溯到2016年王思南在一次无偿献血时听到医护人员介绍造血干细胞捐献“只要留下8-10毫升血样加入中华骨髓库,就有可能挽救血液病
-
开栏语春城昆明,不止有四季不败的鲜妍与湖山相映的美景。当科技创新的种子悄然扎根这片沃土,一群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探索者,正用智慧的火光点亮城市发展的星辰大海。4月20日至26日,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期间,#昆明发布&#昆报头条为您一起掀开实验室的门帘,带您见证昆明知识产权“滇派”硬核浪漫,一起探索#这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